【聲明】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

80後日限使100元 10年買樓

發佈時間: 2014/04/17

「樓價太貴,上唔到車!」這是許多年輕人的鬱結。然而,亦有80後奮身打拼,一邊狂做兼職,增加收入求「開源」,一邊限定日使100元,死慳死抵「節流」,工作十年終於圓了「上車」夢。

二十九歲的葉梓培(Primo)中五畢業後就投身社會工作,做過賣寶碟、地盤工等,日間朝九晚六上班,凌晨三點又去兼職派報紙。為了買樓,他可以去到幾盡?他限定自己每日只花一百元,又訂下每月儲一萬元的目標,收入不足時便做幾份兼職,誓要「達標」。

開補習社 攻內地大學試市場

Primo坦言,「打工收入有限,好難儲夠錢買樓。」因此工作兩年後,他用二十萬元積蓄開補習社,聘請導師教港生應考內地大學升學試。由於競爭少,補習社由首年收五十多個學生,到漸上軌道,去年他又開了一間裝修公司,生意愈做愈好。現時兩間公司每月為他帶來四萬元收入,但他仍堅持慳家習慣,與家人夾份租樓外,每月儲蓄逾三萬元。

十年努力終於換來回報,三年前Primo儲到近百萬元,開始不斷睇樓,計算各區單位回報率。去年初終於在屯門發現一個四百呎筍盤:「因為業主財困,單位賣二百六十萬元,平市價兩成!」他支付三成首期買下單位放租,每月收租八千多元,扣除供樓款項仍有二千元「落袋」;自己則與家人合租沙田,月付三千元租金。

精明港女 30萬首期購安樂窩

同樣二十九歲的何敏琪(Cola),十七歲踏足社會,在時裝店做售貨員,晚上在酒吧做兼職侍應;之後她與朋友合資開酒吧,又兼職做公關,收入由一萬三千元升到兩萬元,每月儲起一半薪金,「我一直以買樓為目標,雖然乜都唔識,但儲錢一定無錯!」她更笑言會寓工作於娛樂:「賣衫時公司有靚衫着,做酒吧時可以順便消遣,唔使嘥錢!」

三年前她與朋友拆夥,轉造市場推廣,底薪一萬元,佣金數千元至一萬元,她限定每個月只花底薪的收入,佣金則全部儲起。

原為貪玩少女的她,去年終做業主。Cola以三十萬元積蓄,付一成首期,購入油麻地一個二百七十九萬元單位,雖然新居實用面積僅二百六十呎,但她與家人視它為安樂窩。談及上車心得,她笑言曾向同事「偷師」,得知按自己年齡加樓齡,合共少過六十年,較易申九成按揭,故集中找高鐵沿綫的三十年樓齡以下物業,作上車目標。

首次置業 定位不宜過高

有人認為買樓難,開辦投資課程的FCI投資策略研究課程總監鍾學良認為,癥結在於部分年輕人,以至其家長的定位太高,「首次置業已追求高質素的屋苑,他們不是買唔到樓,係買唔到佢哋想要嘅樓。」

他又指,不少年輕人常抱怨樓價貴,卻從未親身睇樓,了解市況:「其實市區中,例如大角咀都有200萬左右嘅單位。」他認為,首次置業可考慮市區單幢樓,即使樓價回落,市區樓仍有一定「防守」能力。

Primo和Cola都是工作十年才上車,鍾認為年輕人應訂下長遠目標,而非畢業數年,便認定買不到樓,「工作十年八年才上車都好正常。」

記者:畢嘉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