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德玲
唐德玲

醫生變病人 沈祖堯的得着

發佈時間: 2015/08/31

姊妹們,上星期在我WhatsApp轉載得最多的一篇文章,肯定非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的網誌莫屬,因為在我的大部分群組當中,都不約而同地轉載了沈校長的文章,可見大家都很有共鳴。

無他,因為沈校長本身是肝腸胃科的權威,但行醫幾十年,才第一次接受腸鏡檢查。霎時間,他的身份由高高在上的醫生,變成躺在病床上「任人擺布」的病人,而且是全無反抗之力,這個情景是不是很特別呢!

上周末我看Luke Sir曾智華在他的專欄中爆了一件事,原來幫Luke Sir第一次做腸鏡檢查的,就是沈祖堯教授。根據Luke Sir透露,5年前就是因為沈祖堯教授上電台宣傳照腸鏡的重要性,所以才決定去照!

積極配合驗身 可以杜漸防微

事有湊巧,原來幫Luke Sir做腸鏡檢查的,正正就是沈祖堯教授(在威爾斯醫院排期)。他形容,當時的沈教授儼如一位腸鏡權威,非常有威嚴地指揮護士和麻醉師去完成整個檢查。

誰不知,這位英明神武的校長兼醫科教授,原來自己也未做過腸鏡檢查。更甚的是,這位「專家」也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願意做正式的腸鏡檢查。以下是沈祖堯教授網誌的節錄。

「事情是這樣的。我一直以來推廣大腸普查,而國際指引說明,所有50歲以上人士,即使無特別病徵,都必須進行大腸檢查,以確定無患上癌症,並割除大腸內可能轉化成腫瘤的瘜肉。多年以來,我的團隊致力提倡每年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或每10年一次結腸內窺鏡檢查(做法是把長約1.8米的儀器探進受檢者的肛門以檢視大腸情況)。

這個檢查我已做了千百次,我也經常在電視節目、報紙、會議等場合告訴公眾,大腸內窺鏡安全、有效,而且可說絕對無痛。但是,我卻羞於請同事替我檢查大腸,也擔心萬分之一機會出現併發症。

今年我剛過了55歲,再不可繼續逃避大腸檢查。我用膠囊內窺鏡檢查大腸。我悄悄地服下那可怕的清腸藥然後吞下膠囊內窺鏡。我告訴自己:「科技可解決我的難題,這樣就毋須尷尬,況且膠囊內窺鏡毫無風險。」

不幸的是,內窺鏡圖像顯示我的腸內有異物,必須取出化驗以防微杜漸。我反覆考慮了兩個月,終於下決心在今天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及瘜肉切除手術。

對未知充滿恐懼 怕一睡不起

終於來到今天,我領會的第一件事,就是自我躺在醫院的床上,當上病人那一刻開始,我便失去了自主權。

今天,我在藥物的影響下昏昏入睡:氧氣管插進我的鼻孔、血壓計繞着我的臂、脈搏血氧儀夾着我的手指,直到我甦醒過來的一刻(假如我可醒來的話),我將對周遭的事情一無所知。我不曾把自己的性命這樣交託給別人;即使我曾目睹這情景無數次,但它仍然令我驚悚。

假如醒不過來怎算好呢?我會去哪裏?接着會發生甚麼?這一睡可不是我以往每晚的酣睡。」

除了作為病人的得着外,沈醫生也在生命的轉折點領悟到一些道理,明天再跟姊妹們分享。

tong_lydia223@yahoo.com.au

撰文: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,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。
欄名: 女人筆金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