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清新空氣 倡用環保車

發佈時間: 2015/01/23

爭清新空氣 倡用環保車

周三本港空氣極差,令很多人擔心周日香港馬拉松跑手的表現。其實,空氣質素差豈僅是馬拉松參與者的關注?而改善空氣質素,保持清新空氣又何嘗不是另一項馬拉松?

環保署前天設於多區的空氣監測站都錄得「8」或以上,甚至「10+」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,顯示空氣質素已達到最差級別,健康風險水平嚴重。本地空氣質素差,有人歸因於區域性問題,而天文台亦指是近日風勢較弱,較難吹散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所致。若「區域性問題」是指珠三角及華南一帶的空氣污染因素,那便要看內地改善措施的成效,港府可做的較少,也較被動;至於風勢強弱,就更是聽天由命了。不過,其實港府還有很多措施可以做。

《施政報告》指本港空氣質素將持續改善,政府除規定遠洋輪船轉用較潔淨的燃料和規定非路面流動機械,包括發電機和挖泥機等,須符合廢氣排放標準外,就只着眼於巴士廢氣排放,政府實應再進一步,長遠全面取締汽油車,境內只許潔淨能源車輛行駛。

香港境內實施只准潔淨能源車輛行駛可以分兩個階段:一、嚴格規管車輛廢氣排放;二、境內只准使用石油氣車、電動車等用潔淨能源的車輛。

政府可先從驗車制度入手。政府可以即時調高不同車種、不同製造年份汽車的廢氣排放標準,並嚴格執行,不能通過的就必須棄用或改裝至合標準為止,以期減少空氣污染的機會。

石油氣車在碳氫化合物、一氧化碳等廢氣的排放量均比汽油車低,可減少溫室效應,而電動車亦屬低排放,有助於改善空氣質素。要留意的是產生這些能源的過程,亦必須符合低減排標準,才可真正解決本地空氣污染問題。

政府倡設低排放區固然是好事,但未免只屬短期治標之舉,除非車輛停駛,否則仍有廢氣,還不及這些區域全面禁止車行來得徹底,即是劃「無廢氣區」,車輛只准在區域外圍行駛。以上措施看似激進,但若把眼光放在社會成本,尤其是港人健康及醫療成本上,便可知道吸入廢氣,港人代價高昂。

預期受潮濕氣流影響,周日空氣會有改善,而香港馬拉松跑手表現相信也不會受到影響。如空氣質素差,體育系學者則建議跑手減慢速度,以均速完成賽事。

不過,改善空氣質素卻像馬拉松一樣長路漫漫,香港更需要全速而果斷地進行。

(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)

撰文: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,提意見;求共融,齊築福。
欄名: 為理發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