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鼎鳴
雷鼎鳴

港深雙城記

發佈時間: 2015/05/22

港深雙城記

中國社會科學院上周發表了一份中國城市競爭力的排名,香港再難保住至尊地位,首名位置被深圳奪走,香港屈居第二。

這個結果有一點較為可疑。深圳2013年才排名第七,去年跌出十名內,但今年卻升至第一,波幅之大不合常理。但若說這個新排名使人感到驚訝,卻又未必。我十年前便已預測這一兩年間深圳的GDP便會超過香港,現在看來,正確的機會極大。競爭力不等同GDP,前者是一種能力,後者則是一種成績,我較為喜歡看具體可觀察到的成績。

2014年深圳GDP有1.6萬億人民幣,香港則有2.26萬億港元。按官方匯率計算,香港去年的GDP高於深圳約11.7%,以深圳去年年增長率高達8.8%的速度(過去常是雙位的增長率),2016或2017年總體GDP幾乎可鐵定會超越香港。其實若用購買力平價計算,因深圳商品價格平均低於香港,故深圳的總體經濟早已超越香港了。但深人口較多,2012年有1,055萬人,其人均收入要追上香港需較長時間。現在香港的人均GDP約高於深圳65%,十一、二年後,香港恐怕連人均GDP也要低於深圳了。

高新科技比下去 城市規劃被超越

我們要注意到,香港的隔鄰,已出現了一個人均收入可與南韓相比的大都會,而且經濟仍會高速增長,又因它人口遠多於新加坡,經濟整體板塊及影響力將來也會更大。新加坡常羨慕香港擁有的地理位置優勢,但深圳不也是與香港有着相同的位置優勢嗎?深圳可以是香港互補互助的鄰居,但同時也可以是鞭策着或威脅着香港的強力競爭者。有些行業,如貨運,本是香港的強項,但已被那裏的碼頭比下去了。另一些行業,如電訊設備或生物科技,深圳在整個世界上已佔有極重要地位,而香港則是否仍在起步階段也說不準。再有一些行業,如金融服務業,香港做得不錯,仍然領先深圳,但深圳交易所已經不容小覷,前海的出現,香港金融界人不得不檢視形勢,自己要參與還是直接與其競爭。日前在深圳與張五常飯敘,他告訴我,有人問他對前海的意見,他回應曰:盡可放手發展,不用照顧香港的利益,因香港早已死梗,無得救!我對香港沒有他這麼悲觀,但恐怕這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,沒有他這麼快人快語。

不少人以為香港的種種制度比深圳優越,這點也許沒錯,但別人的制度也一直在進步,而且有其他優勢可抵銷制度上的不足。因有鄧小平支持,深圳向來開放,也因此可招納全國有企業及冒險精神的各類人才。高科技成績不用再說,就連城市設計規劃方面,深圳也在國際上有很高的地位。土地供應上,深圳面積1,992平方公里,比香港1,108平方公里要大,但後者自己劃地為牢,拿不出土地發展。

人才不足 高等教育優勢不再

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因素。深圳日常的基本語言不是流行於廣州的粵語,而是普通話,這反映出它向廣東以外吸納人才的規模。北大清華等名校畢業生多有跑到深圳發展,是人所共知的。反觀香港,則事事畏首畏尾,連輸入專才,其手腳也慢,其氣魄也不足。在教育成效上,香港雖也頗有成績,但觀乎近年PISA測驗得出的結果,上海已遠超香港,深圳可能與上海也頗為接近。香港在教育上的相對勢,若仍有的話,已不明顯。不過,香港的高等教育卻遠勝深圳,這也是深圳的一個瓶頸。

這個瓶頸可以對香港有利。深圳是一個高科技生產中心,但卻缺乏像矽谷般擁有史丹福大學此等科研基地作其後盾。香港在這方面可以發揮貢獻,帶來雙贏。近日在世界科技界大紅的無人飛機製造商大疆,其創辦人汪滔是香港科大畢業生,他的博士論文正是無人飛機。如何把香港的科研與深圳的生產力結合起來,應是香港的重點研究問題。但若要真有成效,恐怕要港人不再忙於內耗才行。(本欄逢周五刊登)

撰文: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、經濟學家
欄名: 雷鳴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