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宏艷
張宏艷

吃飯論英雄

發佈時間: 2015/11/30

侍應送來一碗叉燒飯,烘得剛好的蜜汁叉燒,只選中間最瘦、最嫩滑部分,伴着軟硬適中、入口香滑的靚飯,最簡單的配搭,卻最銷魂,聞其飯香,已垂涎三丈。

叉燒雖好,也要有靚米的扶持。吃這飯時,身邊的米業專家輕咬慢嚼,說道:「靚飯從靚米開始,味道香滑的米,通常不是單一品種。配搭不同地區收成的米,才能吃到一啖靚飯。」細看碗中,每一顆皆尖頭窄身,軟硬適中,卻是把泰國、柬埔寨、越南等地生產的大米,按不同比例混和,才得出軟硬適中,口感良好的配方。

這些米收成後,先檢查農藥、重金屬等沒有超出標準,運抵香港後,再來一次詳細檢驗,還要「飛釘走石」,剔除米中的雜質,然後打磨,去除顏色不純的米,再經電腦程式計算軟硬、乾濕,千挑萬選才得出來的雪白大米。

最後一關,就是「真人試食」。「選好的米,煮一碗白飯,請經驗老到的『試食員』試食,過了老師傅這一關,才可以在市場出售。」朋友說,人腦勝電腦,要靠老師傅敏感的味蕾把關。

一碗叉燒飯,粒粒皆辛苦。吃進口中,叉燒與白飯濃淡相調,沉澱着幾百年味覺智慧,細嚼輕啖,無限滿足,是香港人才享受到的味覺情懷。(本欄逢周一、三、五刊登)

撰文: 張宏艷 資深傳媒人、資深港媽
欄名: 每日驚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