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化自由行 杜絕走水貨

發佈時間: 2015/03/03

優化自由行 杜絕走水貨

繼屯門、沙田後,元朗再爆「光復」行動,引發衝突。「巡迴」各區的抗議活動如持續,社會將永無寧日,港府必須盡快制定政策,對症下藥,才可適時而有效地消除由自由行與反自由行所帶來的困擾。

雖然很多港人都知道,內地旅客並非全是水貨客,但無論心理或態度上,卻總愛把兩種入境的內地人混為一談。我們需要先釐清問題所在,再審視相關對策是否「聰明」,否則遲落藥、落錯藥就白費心機。

先搞清「水貨客」。去年有4,700多萬內地人次入境,佔訪港旅客逾四分之三,其中有八成「一簽多行」旅客都是一年來港十次或以下,而「一周一行」者(即一年來港52次或以上)佔約三萬人,當中有逾一萬人是一年來港一百次或以上。假如我們視這萬多人是「水貨客」,便不難找到對策:設限,「一簽一行」;其他如跨境商貿、工作,以至上學等情況則酌情簽批,針對打擊的只是這萬多至三萬人。當內地水貨客只「一簽一行」,僅可「走一轉」而無利可圖時,就可望有效杜絕大部分水貨活動。

平情而論,走水貨者又豈獨內地人?當推出一簽一行時,港府須同時規管港人N行的政策,否則只會杜絕了內地水貨客反而保護了港水貨客而已!曾幾何時,港豬肉價貴,不少港人不也從深圳買水貨豬肉回港轉售賺餐晏?港人若能從這角度看中港「水貨客」問題,相信可較釋懷。

有人或質疑,即使「一簽一行」,只會招來更多「螞蟻」。其實,只要每日只能走「一轉」,不是N轉,而那一轉又「冇乜肉食」,水貨客便不會多起來。

再看看「內地自由行」客。內地自由行對港經濟貢獻(包括旅遊、零售業等)毋庸置疑,其實它在其他方面的正面影響則未必容易為港人察覺。文化交流之外,香港為何會有眾多海外的米芝蓮星級食肆?其目標對象還不也包括內地旅客?難道星級食肆或名店單看700萬港人?有些高級食府,一碟名菜動輒要價過千、過萬,大家認為它們又是否以港人為目標顧客?但港人的選擇卻多了。另外,本地兩大主題公園,港人又會否願意每年各去兩、三次以示支持這兩個主題公園,免其不夠客而倒閉?在此提出這些赤裸裸的問題,並非以金錢來衡量個別社會問題,而是面對現實,指出社會整體確受惠於內地自由行客這個事實。

香港不應該阻止、拒絕、不歡迎旅客到訪,正如港人外遊東京、首爾、倫敦、紐約等,也不希望被拒或不獲尊重一樣。不過,社會確出現負荷的問題,這又不難找到另一對策:為每天訪港的內地旅客人數設限——封頂。

港府應對水貨客及內地自由行客要以一個前提,再分兩個概念考慮:一個前提是「香港食四方飯,我們需要自由行」,兩個概念是「限行」和「限人」。在邊境購物城未建起,無論內地旅客的入境次數及總入境人次均要設限。只要港府為社會提高相關數據透明度,集思廣益,社會不難達至共識,以「聰明炸彈」解決當前問題。

(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)

撰文: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,提意見;求共融,齊築福。
欄名: 為理發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