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何綺華博士
霍何綺華博士

乳你一起走過的日子

發佈時間: 2014/09/16

乳癌基金會的資深義工Alice,是一位已踏入第九年的康復者,在基金會裏負責電話支援病友。與她閒談時,我問她有甚麼令她最感動及印象最深刻的?她說:有位年輕單親病友還不到50歲,育有兩位未到十歲的年幼子女,因經濟問題而住在狹窄的劏房裏。在接受化療期間,有嘔吐、沒胃口、疲倦感,沒精神做家務,更沒精力照顧子女,她非常內疚自責,覺得對不起孩子,亦因化療所引起的不適而情緒低落,有放棄做化療的念頭。經過多次電話傾談,她領悟到情況只是暫時性。她很聰明,懂得利用患病機會,抓緊機會與孩子溝通,訓練孩子學做家務。有天,這位母親興致勃勃致電給Alice,謂前一天她兒子見她臥床不適,主動煮飯給她吃,女兒為她按摩,雖然兒子所弄的番茄煮雞蛋味道一般,女兒的小手亦不夠力為她按摩,但窩心的經驗令這位病友充滿正能量,為自己有兩個懂事的孩子驕傲,不再害怕化療帶來的不適,勇敢面對餘下療程。這位媽媽自此改變對兩個年幼子女的態度,以前會為功課而爭執,現在多欣賞他們做得好的地方,親子關係比患病前更親密和諧。Alice謂很替這位媽媽感到開心,雖不幸患上乳癌,但今次經歷令她重拾和諧的親子關係。

這位病友的故事,令我體驗到親情可貴,患上乳癌是不幸遭遇,但可能令我們有更深層次的體會。回想我在治療期間,得到家人全力支持及體諒,這給我龐大後盾,令我有勇氣面對各種療程。痊癒後學懂釋懷,學習放手,感覺重生一樣,現在會重整生活,珍惜家人及朋友,亦學懂欣賞別人的長處,更體驗到放下執着,活在當下的道理。現在,我所得到比我失去的更多,生活仍可更充實精采。這不是更好嗎?info@hkbcf.org

(本欄逢周二刊登)

撰文: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
欄名: 乳過天晴